第112章 遗声余价,死生亦大(1/5)
荆王,乃是仁宗庶六子始封,宣德四年建藩,正统十年移藩蘄州,已然扎根百余年。
田园庄子且不说,只王城,便一再扩建,修筑得恢弘大气,围有九里三十三步,高有一丈八尺,城内王府林立,景色绝佳。
李时珍在此问过诊,吴承恩于此做过诗,也算是是非之地。
这繁华景盛的王城,任谁见了都忍不住夸一句“府第楼台平地起,巍峨等次比皇都”,但如今,却遭受了一场毫无征兆的大火。
这场大火,将王城中央的亲王府邸以及紧挨着的泰宁王府邸,付之一炬,化为焦土!
这把火烧毁了亲王府邸,焚死了代掌荆藩的泰宁王一家人还不止,隐约火光更是燃透了蕲州,一路蔓延到武昌、长沙。
席卷整个湖广。
不过半日之间,荆王府变故,便甚嚣尘上,湖广咸知。
传闻自然不是意外这么简单,否则也不会为百姓所津津乐道。
谈及此事者,无不煞有介事——这位荆王二子,如今的荆藩藩主泰宁王朱常信,多半是见岷藩黎山王府惨遭屠戮,楚藩东安王遭受折辱,忧惧之下,才阖府自焚而死。
至于这说法的来源……泰宁王朱常信,赫然留下一封绝笔信,交由荆世子朱常泠。
荆世子哀恸之下,便将内容告于左右。
信上言辞激烈愤懑,曰“帝子皇孙,南面而王,遇昏暴之朝,逢建文旧事,与其辱于奴婢之人,不若自引决身,不负贵胄血脉。”
单只这一句,就闻者无不愕然惊骇。
这话几乎是当初建文朝自焚而死的湘王原话!
当初,建文皇帝粗暴削藩,借着理由找到了湘王头上,遣人围其宫城,逼执之。
湘王自知不能活,便洒地沾湿,继之以血,具衣冠赴火死——“嗟乎,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,将诏狱下吏,便自引决,身亲太祖皇帝子,南面而王……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?茍求生活,吾不能也。”
如今记载着此事的湘王神道碑文,就还在荆州府立着呢!
莫不是重演旧事!?
尤其再联想到钦差,近日在湖广的所作所为。
岳阳王府直系泰半被诛,府上的产业,则被吃了窝边草,全数没收;黎山王府被锦衣卫当着亲王的面,杀戮亲族;湖广宗室之首的楚藩,其代掌府事东安王,竟被下狱数日不放,生死未知。
这种情况下,荆藩泰宁王不欲受辱,展现皇子帝孙的气派,慨然赴死,便极具故事性了。
本身为人津津乐道,再来些有心人推波助澜。
几乎以最短的时间,传遍了了湖广!
百姓多以狗咬狗,谓之好死,宗室则兔死狐悲,愤懑不平,湖广官场不约而同,默契向上施压——钦差闹出这么大乱子,是不是差不多得了?
转眼之间,湖广局势大变!
……
岷王府。
朱定燿怜惜地看着此前被朱希忠当面带走的堂弟,朱定炯。
后者满是伤痕,几乎奄奄一息躺在床榻上。
见岷王进来,朱定炯强撑着就要起身见礼。
岷王朱定燿连忙按住他:“莫要动了元气,好生躺着便是。”
朱定炯谢恩之后,才苦笑着极其虚弱道:“北镇抚司能放我回来,就是见我熬不过这两日,顺水推舟罢了。”
荆府的事,已经传到武冈州了。
他二人自然也知道发生了何事。
若是这个节骨眼,朱希忠恐怕也不会将人放回来,让他换个地方死。
朱定燿紧紧撰着拳头,指节发白。
恨恨道:“朱希忠其人,本王必诛之!不替你报此仇,誓不为人!”
王府中想找个心腹容易,可想找个有才能的心腹,就没这么简单了。
朱定炯从小跟在他身边长大,为他办事,无论是情谊,还是信任,都不是外人能比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