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1.惨兮兮的汉调桄桄(2/3)
随即摆摆手,表示没关系。
闲聊了几句。
舞台后两声梆子响,好戏开锣。
骆一航也第一次看到了汉调桄桄这一天汉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文化馆的小吴自觉的举起手机录像。
在骆一航听来,这汉调桄桄旋律很简谱,唱腔也柔和,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同声同调,很新鲜。
张团长介绍说,这叫“千戏一腔,白水清汤。”
白水清汤,这可讲究功夫啊。
经此一说,骆一航慢慢也能感受出来韵味。
特别是《韩信拜将》中有一段母女对唱的,特别有这个味道。
花音情绪开朗,苦音清越哀怨,明明是一样的旋律节奏,却是完全相反的意味,不错。
只表演了其中一折,半个小时不到。
许老太太冲张团长方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,带着演员们呼啦啦又上楼去了。
骆一航也告辞离开。
张团长一直送,一直送,一直将他们送回到了文化馆。
这才一步三回头返回剧团。
文化馆里。
小吴趁着传视频的功夫,跟骆一航说:“骆总您别介意,张团长是个好人,他也是愁的。”
“桄桄剧团难啊。没人、没钱、没盼头,全靠财政养着。”
“刚才给您演戏的都是一帮小娃娃,实际上整个剧团就剩下这些小娃娃了。”
“老一辈基本上都没了,86年的时候,招过一批演员,四十多人,现在已经没剩下几个,没钱啊,都走光了。”
“09年以前,演员工资待遇一个月才480块,够干嘛的。”
“09年的时候涨到1500,11年又调整到3000,这才在13年的时候招了一批小学员,就是您今天看到的这批。招来的时候才十岁十二岁,现在还在学戏的不到五十人。”
“13年起,省里每年拨款五十万,市里每年再拨18万,剩下都是南郑县解决。但是六七十人的剧团,每年工资就得两百多万,南郑县也养不起啊。”
“过去的时候您看到那四间店铺了吧,铺子是县里给盖的,地也是县里的,每年收的租金都补给了剧团。”
“但是一个剧团,光有工资还不行啊,服装、道具、水电交通,练功的时候伤了病了,一睁眼都是钱。”
“光靠几十块钱一张票,一场还来不了几个人的小剧场,杯水车薪。”
“所以啊,张团长上任这五年以来,一门心思就剩下搞钱了。就想着让这么古老的剧种能活着。哪怕存在着就行。”
“即便困难成这样,桄桄剧团还能排出两个新戏,还在发掘已经失传的传统曲目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