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2 以身做饵(1/2)
“朕也不知道为何,有可能是天意吧!”对于这个问题洪涛不是不想回答,而是暂时没法回答。
兵部尚书王象乾因病辞官,但没有马上离京,而是拖了一段时间。这一拖正好赶上他弟弟被钦点为农业部尚书,还把原本属于他的工厂股份转给了王象晋。
然后老头就完全放心了,失了一位尚书,又补上一位,股份半点没丢,只要弟弟不出大意外,今后十几二十年间王家还是山东的顶级大族,皇恩浩荡啊!
皇帝都这么够意思了,当臣子的总不能假装不知道,该如何回报呢?让弟弟恪尽职守为皇家效命,那都是废话。大明不止一个王家能做到,换成谁坐到尚书位置上都得这么做。
于是老头给皇帝写了一封密奏,专程让家人送到了通州当面交给马经纶。这封信送得很有讲究,他知道家人见不到王安、王承恩、袁可立、袁应泰、李如樟这样的皇帝心腹,又不愿意交给外人转呈,这才选择了马经纶。
外人可能不太清楚,但做为兵部尚书必须知道这位《半月谈》的创办者和主编是皇帝的心腹。把信交给他,基本就等于送到了王安手里,比较保险。
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内容,非要转来转去只让皇帝一个人看呢?当洪涛打开这封信之后,立马觉得王象乾做得太对了,一点都不过份。
这个老头可能知道时日无多,打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帮王家把皇帝的人情债还上,让弟弟今后能在尚书位置上多坐稳几年,才爆出了一个大料。
大同总兵张秉忠与归化城的蒙古高层有不被外人所知的紧密联系,若是皇帝想要进行军制改革,打算对边军动手,一定要多加提防大同方向。
他是怎么知道的呢,信里没说,再派王安亲自去问,老头已经水米不进、气若游丝了。调派东厂、统计司去大同密查,历经半年也没查出什么有用的东西。
倒不是说张秉忠身家清白,而是他身边所用之人全是老家阳和卫出身,还有一部分蒙古籍兵将,外人很难混进去打探消息。
这事儿让洪涛纠结了小半年,有道是将死之人其言也善,王象乾与张秉忠无冤无仇,也没利益冲突,犯不着临死之前攀咬一口。但确实也查不到张秉忠的证据,总不能说我觉得你有问题就抓人吧。
也不是没想过将其调任他处,可张家从张勋开始就在大同经营,到了张秉忠这一代已历经数十载,根深蒂固,一时半会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,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。
大同可是边关重镇,距离右翼蒙古最大的中心城市归化不远,防御压力本来就很大,随便找个人顶替肯定不妥。而且硬生生调任反倒会引发张家的不满,要是人家压根儿没这个意思,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。
思来想去,洪涛只能祭出最后一招,重窝诱鱼。先对卫所下手,进一步消减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权力,做出要进行兵制改革的迹象,来个打草惊蛇。
然后再找借口以身犯险,亲自充当鱼饵,故意到大同一带转悠,还不带太多兵马,假装什么都不知道,看看到底有没有鱼儿咬钩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