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知之为知之(1/4)
“夫表功录善,古今之通义也。兹念故议郎蔡邕,贤良方正,博学有道。虽僻处江湖十载,仍束身自修执节淳固,著《驳灾异论》,洗刷张逆流毒。念念体忧君父社稷,断断无他,其心休休焉……
值此多事之秋,本当拔擢显位,然询之左右,言公意不在仕。故念许由不仕有唐,帝德不衰;夷齐不食周粟,无损周望。王道不忍使久逡巡于朝,其赐金十斤、帛百匹、授关内侯,遣归田里。”
“……幽州別驾李素,恭谨良笃、学兼数家、长于著述,又以运筹之功显于北疆,特许幽州牧虞法外加例、举其茂才,朝议授‘护乌桓校尉拥节长史’,秩千石……”
蔡邕和李素等人,低着头静静听朝廷使者宣读完封赏敕命,心中的惊喜、诧异和不解,交织陈杂。
蔡邕的内心尤其矛盾:“我什么时候表达过不想回朝做官的态度了?为何陛下‘询之左右’后,拿许由之类隐士比喻我?真当我准备著书立说、教书育人度此余生了?”
虽然那些钱财赏赐还算丰厚,给个关内侯的名分,更是足够有面子——虽然灵帝一朝的关内侯是明码标价五百万,已然沦为一种没有食邑的纯荣誉。
相比之下,四个月前才刚挂上他“蔡氏门徒”名分的李素,已经从六百石的別驾进一步飞升到一千石的拥节长史了。
只论品秩的话,这已经比蔡邕下野前当的议郎还高了。
但不管怎么说,蔡邕已经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,内心对李素也愈发感激。
使者收起敕命,一切礼节完毕,才虚扶了一把蔡邕,低声安慰道:“蔡公可是为陛下不召入朝而疑惑?稍安勿躁,朝中三公集议以为,如今还不到时机,待张举覆灭之后,自然会召蔡公回朝。”
蔡邕这才心中释然,尴尬一笑:“哪里哪里,这些年得以拔擢后进,也颇慰平生。在朝在野,都是为天下苍生谋。”
跟李伯雅的交易哦不是交情,真是这辈子最划算的交情了。
一番客套后,甄府分出一些家人自去款待使者。
蔡、李则持敕命自回内院,但对他们的恭维狂潮却显然才刚要开始。
“恭喜恭喜啊,李长史年仅18,便授秩千石。一年之内,四易其官,论少年得志,真乃本朝罕有。”甄家的几个管事、还有今天来这儿晃悠的二少爷甄尧,连忙纷纷对李素道喜。
“唉,官职大小不重要,都是为朝廷效力。”李素连忙谦逊。
甄尧坚持道:“李兄过谦了,蔡公与李兄肯在寒舍著书刊印,使寒舍蓬荜生辉,今遇如此大喜,自当设宴庆贺。想来用不了几天,幽州那边和中山本地,都有不少官员会来庆贺,招待的事情,请李兄放心,有我们甄家操持,不会堕了礼数的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