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11、一朝文武最怜卿(2/2)
的养女,可能和幼年生长的环境有关吧。
这一家三口,真是与众不同,完全不符合大明官宦人家的惯常形象。让卢象升不知道怎么评价好了。
卢象升赶紧快走几步,拱手道:「大名府知府卢象升,拜见定远候。」
说着准备行礼,毕竟这是侯爵,穿蟒袍的。人家总督京营兵马戎政,署理锦衣卫衙门、后军都督府的时候,他还在大名府蹉跎呢。
官场可不看年龄大小,那是看资历的。
其实,他发迹挺早的,就是到了知府这一步,再往上走就开始难了。主要是他没有当今内阁里的靠山。
天启元年,他在应天乡试中考中举人。天启二年(1622年)在殿试中以二甲二十五名获赐进士出身。这个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,可惜没能进翰林院。
其后观政于兵部。这段时间他认真了解了大明的军事、地理、内外形势,对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有很大的帮助。
卢象升在兵部混了两年后,天启四年二月,授户部贵州司主事。但只干了半年,八月就调去漕运总督麾下,督临清仓。
临清仓在大运河的关键枢纽,山东临清城内,是天下第一粮仓。临清城就是先有临清仓后来才建城的。城内四分之一面积都是临清仓。
临清有「繁华压两京」、「富庶甲齐郡」之美誉。明朝万历年间,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。据《明史》记载:「宣德中增造临清仓,容三百万石」。全国的漕粮定额为400万石,而临清粮仓所存储的粮食占了四分之三。
这可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职位,漕运关系着京城的安危。
他能坐上这个位置,是因为他和东林有不为人知的联系。此人是东林党的隐性盟友。后来他也被列入了东林列传之中。只是他在世时不为人知。
此后在临清任职近三年,期间连续在考课中获「最」(上等),令朝廷满意。他的另外一个功绩就是征收辽饷有功。为孙承宗的关宁锦防线修筑做出了贡献。
要修墙,可是很费钱的。所以才会把他放在一个钱粮重地。
他其实是孙承宗那些老一辈的东林党暗中提拔的人。和崇祯上位后的李标、钱龙锡内阁没有关系。后来高起潜和杨嗣昌整死他,也是和他其实是东林的人有关。
天启七年(1627年)三月,升户部山西司员外郎,仍管临清仓。同月,迁大名知府,六月交接,八月,加山东按察司副使衔,以嘉奖他管理临清仓时的政绩。
当时,魏忠贤权势正盛,卢象升却从不对魏忠贤有任何请谒之举。山东巡抚李精白(红娘子老公李岩之父)为魏忠贤建生祠,邀请他来生祠并署名,被卢象升拒绝。
这也是他后来能入崇祯法眼的原因。这些都成了他在新朝的正治资本。
早期他靠东林起步,但崇祯朝的东林党早已一代新人换旧人了。
这一次他的勤王之举,让他找到了更大的靠山。就是进入崇祯的法眼。此后,他的每一次升迁都是崇祯破格提拔的结果。和钱龙锡他们没有一毛钱干系,这也是他一度被认为是帝党的原因。
杨凡赶紧上前一步,扶住了他。
「九台(卢象升号九台)兄不必多礼,你我虽然缘吝一面,未曾相识。但九台兄的大名,我也早有耳闻,在做户部和署理大名府期间,功勋卓着,朝堂上交口称赞。」
卢象升有些受宠若惊,不知道定远侯为何这般礼遇于他。他的地位和定远侯差的太远,居然称呼他为九台兄。
涂山月和林月如也有些疑惑的对视了一眼,有些困惑。
这人可是东林那边的,虽然藏的深,但她俩不知道的事情可不多。老爷和东林势同水火,
却对这人折节下交,不知道是因为什么。
免费阅读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