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5章 顺天知府(2/2)
他就离开皇宫,回到府中与妻子们庆祝这件事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苏蜀穿好财政部的官服,这是他最后一天,穿着财政部的官服。
今日的大朝会,父皇就会宣布他成为顺天知府。
苏蜀也知道,这个任命一旦宣布,他会受到天大的好处。
历朝历代京都所在的府,皇太子出任知府,那都是惯例。
帝国没有这条规定,但顺天知府的地位极高,任何官员都知道。
苏蜀成为顺天知府,很多人就会认为局势明朗。
他们自然会向苏蜀身边靠拢。
这个会让苏蜀的势力快速膨胀,表现在外的情况,那就是人心归附。
这就是苏蜀想趁着弟弟们年纪还小,全力发展自己势力的原因。
先行者的优势太大,没有竞争对手,那就可以尽情的占有资源。
苏蜀进入皇极殿,他熟练地站在财政部官员所处的位置。
大朝会正式开始,官员们有序汇报重要事情。
得益于无线电报组成的网络,已经联通帝国重要城池。
中枢可以短时间之内,掌握帝国各地的情况。
大朝会现在讨论的事情,除了长远规划的政策,其余都是近期发生的事。
暹罗湄公河流域出现河堤决口,新修建的大坝,投入使用还没到一个月,就被不算大的洪水冲垮。
苏蜀看到父皇震怒,让都察院派人前往当地,立即调查这些事情。
贵州布政使方以智发来电报,言说贵州当地因为向外大量移民。
当地的梯田被农民大量抛荒,预计今年贵州粮食产量,将会暴跌三成之多。
苏蜀还以为父皇会大发雷霆,他却发现父皇完全不在意。
他随后听着父皇与内阁大臣之间的讨论。
苏蜀这才知道,贵州梯田无法通过机器工作。
在贵州当地种田不赚钱,很多人都选择进厂工作。
习惯种地的农民,他们看到离贵州不远的缅甸地区、印度地区,农民只需要少量的人,就能耕种大面积土地。
当地粮食产量高,卖出来的价格也超过贵州,这些农民纷纷选择移民。
他们之中很多人都不识字,但对于哪里能多挣银币,他们认识得很深刻。
只要能挣钱,任何工作他们都抢着干。
哪怕是有着浓重的思乡之情,这些人也拖家带口,前往缅甸、印度等海外行省种地。
苏蜀看向父皇,没有因为这件事发火,而是平静的吩咐贵州。
这种事情不用管,贵州要开发属于自己的特产,山地多的贵州,不必与平原行省比拼粮食种植。
苏蜀仔细一想,很快就明白朝廷的做法。
现在帝国内陆的主要城池,都已经通上铁路,粮食等大宗商品,可以快速遇到每一座城池。
帝国吸取明末的教训,严格控制粮食的价格上涨。
只要百姓手中的钱,能买可以果腹的食物,他们就没有动力造反。
现在在帝国,粮食的价格非常低,种植粮食发不了大财,但能解决温饱。
苏蜀很快听到首相钱明义说他功绩卓越,可以外放地方为官。
首相钱明义的提议,获得了大部分文官的支持。
皇帝苏河正式宣布道:“苏蜀任顺天郡顺天府知府。”
苏蜀立刻离开财政部的队伍,前往最中心的区域。
他行完礼后,听到父皇对他的夸赞。
“苏蜀,前往地方任职,要踏踏实实的做事。”
苏蜀立刻躬身行礼,道:“儿臣一定不会辜负父皇。
儿臣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,顺天府将会大变样。”
苏蜀说完起身,他看到周方志公公,端着一份大印向他走来。
这个由黄铜制作的大印,看上去金灿灿。
这个大印,象征着知府权利的来源。
苏蜀接过大印,他心中感慨不已。
从今日开始,他就是顺天府的父母官,需要带领顺天府百姓过得更好。
大朝会宣布完苏蜀的任命,很快就结束。
苏蜀离开皇极殿,给他打招呼的人,那要比往日多很多。
他被任命前往地方任职,这些聪明的官员,纷纷想要下注。
苏蜀前往吏部,领取知府的衣服与印章。
他第一次穿上正四品的官服,头戴乌纱帽。
他现在就是顺天府的知府大人。
顺天府就是京城所在的府,整个顺天府非常富裕。
顺天知府是正四品官,只比寻常的知府,工作更复杂一些。
顺天郡巡抚,这才是真正的二品大员。
苏蜀知道自己永远当不上巡抚。
他能在顺天府做出成绩,必然会得到父皇的认可。
苏蜀穿着一身官服回到自己的府邸,他让自己的妻子们,欣赏这一身官服。
黄采薇看到苏蜀这个样子,她也为夫君高兴,她很可能成为太子妃,那就真的发达了。
“夫君,顺天府衙就在西城,距离咱们府邸又不算远。
夫君也不会离家,就不要做出这种离别的姿态。”
苏蜀听完之后,哈哈哈一笑。
他带上在府邸里等待多时的幕僚团队,一起前往顺天府衙。
苏蜀可不相信那些文官清廉,必须让幕僚仔细审查,规避前任留下的坑。
他们一行人乘坐汽车,浩浩荡荡赶往顺天府衙。
顺天府的官吏,眼力见极好,他看到苏蜀穿着官服前来。
他们立刻上前,陪着笑脸说道:“您就是新到任的知府大人,我们府衙上下,等待本官的训话。”
苏蜀带人直接进入府衙,他最先来到档案时,让幕僚仔细检查这些档案。
这样陪同的顺天府衙官员一脸雾水。
新任知府带着一大群人上任,不行掌控顺天府衙的财政和人事大全,反而直奔档案室。
苏蜀看着紧张的顺天府衙官员,他轻咳一声,吸引所有人注意力,这才说道:
“你们也应该知道本官的身份,只要做好本官吩咐的事情,我保你们都能飞黄腾达。”
苏蜀就是在画大饼,激起顺天府衙的积极性。
这些官吏的积极性高,他们才会认真做事。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