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 万马奔腾(1/1)
万马奔腾的场面,或许很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一次,此刻,对于很多大明朝的士兵来说,也的确是受到了惊吓。
大明朝也有自己的骑兵,但从来没有几万名骑兵一起前进,最多也就是一万来人。
和满清比起来,咱们这边更加注重步兵和炮兵的发展,骑兵只是战场上的一个辅助,但是对于满清人来说,骑兵就是最为强悍的。
此刻这些满清人非常明白,如果要是在这里打不赢南明军队,那他们很有可能会滚回辽东老家去,在中原获得的这些良田和银两,很有可能全部都会丧失。
辽东的黑山黑水他们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忘记,之所以在这里这么努力,也是想着自己的后代能够生活在环境较好的中原,能走出那个黑山黑水…
现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,真难以相信以后是个什么结果。
更何况现在很多人已经适应了中原的生活,如果要是再让他们回去的话,恐怕很多人是难以适应的。
在这些骑兵有所动作的时候,火炮声并未响起来,这让城墙上的豪格有些差异。
按照他所知道的,只要是打起来,大明朝的火炮会第一个招呼他们,现在是怎么回事呢?
难道他们的火炮出问题了吗?又或者是打仗打的太勤快,火炮没有运上来吗?如果要是这样的话,那可就是天助我也。
不过他的这个想法也就是在脑子里存了一秒,很快就笑不出来了,地面上的火炮的确是没开炮,但是在长江上的水师战船开炮了。
“这…”
豪格惊讶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,数百发炮弹在城墙下面爆炸,虽然威力稍微小了一点儿,但是覆盖面积却比昨天要大的多。
水师战船上使用的全部都是弩箭,每支弩箭上面绑了两个手榴弹,所以跟炮弹比起来威力小,但是水师战船上的弩箭数量比较多。
而且每次齐射至少要在四百只左右,所以看上去就是遍地开花,尤其是在城墙上看,居高临下,看得更加清楚,但此刻没有人愿意欣赏这样的美景,每一个爆炸都代表着几名士兵的命。
昨日就有人看到了大明朝的水师战船,但是没有人把他们当成一回事儿,都以为这些水师战船只能够运送士兵和补给品,没想到他们上面还加装了火炮,能够对地面进行攻击。
朱慈烺站在高台上看着水师战船的攻击,旁边有很多文书进行记录。
这也是水师战船第一次对地进行支援,得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,然后反馈到水师那边,让他们在以后的攻击当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。
“都愣着干什么,赶快命令他们躲避,难道都是一群傻子吗?站在这里让人家炸。”
豪格这个时候后知后觉,大量的步兵军队本来是站在火炮的射程之外的,所以这些人认为自己非常安全。
大明军队步兵的火炮没有办法打过来,但水师战船是可以移动的,万一要是他们再靠前一点的话,恐怕就能够打到这些步兵了。
幸好现在水师战船的主要目标是冲过去的骑兵,如果要是这些步兵的话,光凭他们这个密集的战队方式,也能够给他们带来不少的损伤。
左梦庚手下也有水师战船,但是九江之战过后已经是损失了将近一半了,昨天发现大明朝的水师战船,左梦庚自然不知道对方的战船上有火炮。
但是他却明白一个道理,那就是让自己的水师战船离他们远点,所以全部都后撤到武昌城西十里处。
这个时候左梦庚也是一脑袋的汗,如果没有让这些人撤退的话,恐怕现在他们都沉到长江里去了。
“郑森这小子平时是没少努力,一场战役就能够检验出来了,看他们调度有方,回去有赏。”
朱慈烺笑呵呵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,一直以来朱慈烺就给郑森传述一个道理,除了真正的海战之外,水师战船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。
那就是对地攻击进行支援,就如同现在这个时候打敌人一个突然袭击,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满清军队的注意力都放在地面炮兵的身上,并没有人注意水师战船,所以当水师战船进攻的时候,满清骑兵还没有散开,多炸死了不少人。
“虽然都不是真正的炮弹,但是打的就是个突然袭击,对敌人的损伤也不小,以后如果要是沿着江河作战,这些水师战船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,而且船运的物资也非常的多,一艘船能够抵得上几十辆马车。”
叶云也在旁边点了点头,百十艘货船一起运来,足够这几万人吃一阵子的了。
几轮炮击过后,对面的损伤已经超过三千人了,人数多了固然能够给咱们这边带来压力,但如果要是战局不利,满清这边的损失也会成倍增加的。
“也就是咱们不擅长冲锋,如果要是咱们擅长冲锋的话,光凭他们这个混乱的阵势,咱们如果要是一鼓作气的冲过去,估计今天的战局已定。”
朱慈烺有些惋惜的说道,火枪队固然威力强大,但火枪队的进展速度实在是太慢了。
既要保持原来的队列,又要达到战略目标,这很明显就是不可能的事情,现如今战场上对咱们有利,如果咱们也有几万骑兵的话,恐怕今天就能够给他们买单了。
“太子殿下说的事,微臣也研究过咱们的骑兵,恐怕关键点就卡在一个地方,那就是缺少战马。”
叶云所说的不错,南明朝廷大力发展骑兵,其他的各项物资都可以解决,包括人员和训练在内,最难解决的就是战马,谁让南方不培育战马呢,所以只能是靠着战场来缴获。
“慢慢的来吧,打赢了这一场仗之后,满清军队就失去了战略主动权,以后也就没办法主动进攻咱们,咱们的灵活度也能够提高很多,战马会有的,骑兵也会有的,都在那蒙古草原上……”